作者:
发布日期:2025-08-21
浏览:27
儿童支原体肺炎在季节性气候下来势汹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与普通肺炎相比,支原体肺炎更容易使得患儿肺部组织功能异常,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
早期的肺功能检查是支原体肺炎患儿疾病诊治、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儿童肺功能是什么
儿童肺功能检查就像是给孩子们的肺部做一个详细的身体检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肺部健康状况,特别是对于有哮喘、长期咳嗽或遗传性肺病的小朋友来说,这个检查可以说是宝贵的宝藏!
儿童肺功能要怎么做
一、检测准备:
1.遵医嘱停止用药,检查当日4小时内禁止做雾化。
2.检查当天不需要空腹,可以正常用餐。
3. 检查前休息15-30分钟,保证平静呼吸,避免剧烈运动和哭闹,切勿情绪波动过大。
4.检查前2小时,避免大量进食;检查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
5. 检查时需要衣着宽松舒适,避免衣物过紧,束缚扩胸运动从而影响检查结果。
6.检查前家长可以带领小朋友们注意观看检测室门口电视机里的播放教学视频,提前训练小朋友们练习吹气。
二、检测工具:肺功能测试仪 。(检测医生/检测技师会指导孩子如何使用肺功能测试仪,坐在一个舒适的椅子上,用鼻夹夹住鼻子,确保所有空气都通过嘴巴进出,然后给小朋友们一个特制的“检测嘴咬器”,小朋友们需要紧紧咬住它。
三、进行检测:
1、大力吹气”测试:我们会让小朋友们深深吸气,然后尽可能快和用力地吹出气体,这一过程可能需要重复几次,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
2、其他测试:我们会根据小朋友们的需要,可能还会进行其他形式的肺功能测试,如测量吸气和呼气的流速等。
四、结果分析:检测完成后,我们会为家长及小朋友们详细解读肺功能图,找出任何异常值,检测是否有肺部发展迟缓或呼吸道疾病的迹象。
为什么要做肺功能检查
发现问题早干预:及早发现肺部问题,如哮喘,可早日开始治疗,减少病情的恶化。
评估治疗效果: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小朋友,定期的肺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或可及时调整并制定治疗方案。
监测肺部成长:定期检测可以帮助了解小朋友的肺部成长和发展是否正常。
哪些小朋友需要做肺功能检查
1.反复咳嗽或伴有喘息;咳嗽持续2~3周以上,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反复“感冒”发展到下呼吸道,持续10天以上。
2.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
3.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与哮喘的早期鉴别。
4.影像学检查异常,主要用来判断肺功能损害程度是否严重。
5.哮喘患儿病情评估、运动能力的评价、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判断。
6.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7.生长发育的评估(孩子生长发育差、营养不良、肥胖等都可导致肺功能的异常)。
8.外科手术前后的评估。
如果小朋友没有咳嗽可以做吗
可以!除了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者怀疑有疾病的小朋友们需要完善肺功能检查外,健康或亚健康的小朋友也可以把肺功能检查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手段,这样可以更好地监测小朋友们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来帮助其健康成长。
监测可根据小朋友的年龄段来进行:
1.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不需要受检者的配合,无任何不适,检查前需镇静,在安静睡眠状态下进行(通常采用口服水合氯醛镇静),医生会给小朋友佩戴上小面罩,通过面罩上的流速传感器,测得呼吸系统容量和气体流速,整个过程无痛苦、无创伤。
2.脉冲震荡检查(适用于3—5岁的儿童):小朋友取端坐位,头保持水平或微微向上,嘴巴含住咬口,舌头位于咬口下面,不能堵住咬口,双唇包紧,不能漏气,夹鼻夹,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呼吸。
3.常规肺通气功能的检查(适用于6岁以上的儿童):需要夹住鼻子用嘴呼吸,含紧咬口并且避免不漏气,尽可能配合医生的口令,尽最大可能吸气,然后以最大力气、最快速度呼出,呼气过程不中断直至完全呼完,再用力吸气,配合用力、方法到位即可。
4. 一氧化氮检查(适用于任何年龄阶段)。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就是测量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一氧化氮浓度,简称FeNO,它是一种评估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无创检测方法,可以联合检测上、下气道,大、小气道的炎症情况,在儿童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药物剂量的调节、病情变化检测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具有无创、简便、迅速、安全等优势。
肺功能检查对小朋友有伤害吗
这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非侵入性操作,是采用物理检查的方法,只需要小朋友们在检测时配合医生的要求和指令,来进行不同节律和深度的呼吸就能顺利完成,没有辐射,也不会产生任何痛苦及伤害,家长和小朋友们都大可放心哟!
通过肺功能检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小朋友们的呼吸健康,重视小朋友的肺功能变化,让我们一起为小朋友们的呼吸健康保驾护航!
如有需要,详情可咨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地址:3号住院楼7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电话:2831502/2831506
♦来源丨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作者丨王淑媛
♦编辑丨兰玉洁
♦审核丨李斌渝